“你生長在貧瘠的鹽堿土上,對環(huán)境的選擇并不奢侈,雨水沒頂你不屈服,三月不雨你仍頑強生長。初時你嫩綠無比,鮮嫩的菜頭被曬干收藏,盡管你屢次被戕?但仍頑強生長。秋風蕭瑟你換上紅裝,結(jié)籽為人提供食糧,在那難忘的年代里,你幫人渡過饑荒。枝葉可成燃料,將生活又一次燒旺。你救過多少人命,海邊人民永志不忘。”這是作家劉國華吟詠海英菜一首詩。
它是鹽場特產(chǎn)之一,卻是最容易被遺忘的一種。兒時的印象里,在鹽堿地上,但凡帶點綠意的植物都不愿在此生長,海英菜默默地生長在堤岸旁,終年植根于曠古荒蠻的鹽堿灘上,任憑海風肆虐,總以蓬蓬勃勃的枝葉為大地披上一層綠色,那么不起眼可是生命力卻出奇的旺盛!
小時候,我對海英菜厭惡多于好感,每到夏季,母親總會采摘一些將其曬干,制作成早晚下飯的小菜或者包包子的餡料,可是那種略微苦澀味道往往讓我難以下咽。每逢此刻,母親就會邊罵我是地主胚子,邊給我重新炒菜。爺爺吃著海英菜給我講,“不要小看它,饑荒的時候救了好多人的性命,算得上鹽場的救命恩人”。我似懂非懂地點著頭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,關(guān)于海英菜的了解越發(fā)多了起來。鹽場人對海英菜蘊涵不盡的感激之情,在那黑暗年代,饑荒歲月,海英菜真正是活命相關(guān)的尤物,窮苦灶民尊崇它為“救命菜”、“菩薩菜”,作為救荒度命寶草的海英菜又是擁軍食品,有一首流傳鹽場的抗日民歌唱道:“海英菜,情意長,人民恩情永不忘,今天吃了抗日菜,明天戰(zhàn)場滅豺狼?!?/span>在老一輩人的心中,海英菜的地位不可替代。
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,人們?nèi)遮呏匾?/span>“綠色食品”,講究“純天然”。現(xiàn)在,海英菜已然成為家鄉(xiāng)賓館筵席上招待外地客人一道有名氣的特色菜肴。過去無糧當主食吃,為了生存,和水煮熟便吃,如今把海英菜作為佐餐的小菜,吃前要加上香油、味精和蒜泥等多種調(diào)料,真是色、香、味俱全,細細嚼之,回味無窮,遠沒有了兒時的苦澀之味了。
海英菜從“糧”變成“菜”,表面上看只是形式上的變化,但折射了國家綜合實力的根本變化:祖國從“站起來”“、富起來”到“強起來”的偉大飛躍。相信在灌西人的努力奮斗之下,灌西的明天必將璀璨輝煌?。ńo)